01-06-13 第十届中华文化营“圆•十全十美”——“碑林传承中华文化”
第十届马来西亚中华文化营“圆•十全十美”于6月1日,全团500馀人到访位于位于士毛月的访富贵山庄•世外桃源,展开了一系列的“碑林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
活动当天晴空万里,多辆长巴载着营员们一大早便抵达,浩浩荡荡地朝富贵山庄的一隅前进。每位营员手上都拿着鲜花,不喧闹并鱼贯地踏入一雅致庄秀的风水墓地——华教斗士沉慕羽的长眠之地,并逐个献上花朵。营员们整齐地排列围绕在沉慕羽的灵碑前,全场五百余名老师及营员齐齐举起手中一盏茶水,向这位为马来西亚华教贡献一生的伟人,敬礼致祭,表达感恩之情。这壮观的一幕是寂静的,也是欣喜的。巨人殒落令人沉默,然而年轻的营员们亲身前往致祭,此般追思先贤的举动却又十分令人喜悦。沉老作为华教先贤,可说是国内中华文化与艺术界不朽的楷模,他的书法作品亦保存在中华人文碑林的本地碑林区。文化营走访碑林前的这一站,犹如一场文化之旅的开幕礼。
全体教师与营员们到沉老墓前致祭。
致祭后,营员们迎来了此次碑林之旅的重头戏,也就是碑林碑刻的定点导览,以及学习拓碑、茶艺和书法。在学生执委做了简单的汇报之后,各队营员有秩序地开始他们的“跑站活动”,以接力的方式,各队或合队或轮流听取碑林的导览。为了能全方位并尽量详细和完整地将碑林中的碑文及其历史意涵传达给营员,碑林管委会特别邀请了熟悉碑林各碑的导览员为营员们讲解碑林裡的中国历代名碑、国际名碑及本地名碑。于是,营员们便在晨光、树荫和绿水围绕的优美环境下,尽情地在碑林各个角落听取各朝代名人与碑刻的故事,并通过碑林碑刻的展示,更轻易地了解字体的演变过程。
营员们在走廊上聆听清代碑刻的导览。
导览员为营员们讲解本地名碑。
除了户外的碑林定点导览与教学,碑林管委会也替营员们安排了室内的活动,即在桃源古镇的伯圆馆及嘉庚馆学习古人的印刷术——拓碑。拓碑解说员把拓碑的各种用具、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传拓的起源和历史进程,都细细地讲解给营员们,并不时与他们亲切问答。碑林管委会为营员们准备拓碑的各种材料,让营员们无论是润石、上纸、刷纸,到扑拓上墨,都能亲自体验古人在没有複印机的时代是如何将文章墨韵保存收藏。一时间,每位少年都成了小小拓碑专家!
当所有跑站活动都结束后,五百名营员便一分为二,一组到陆羽馆学茶艺,另一组则到聚仙楼去学书法。
营员们动手尝试拓碑。
茶艺的部分,主办单位请来了紫藤茶艺学习中心许玉莲主任,讲解茶道历史并示范泡茶。许主任以生动的语言向大家娓娓道出茶道的历史故事,并以茶为奖,向营员们抛出有关茶道的问题。而营员们反应热烈,对提问皆踊跃举手回答。学拓碑能亲身尝试,那麽学了茶艺要如何试一试身手呢?许主任于是把大家带到陆羽馆对岸的碑林的一处绿荫草坡,而草地上已张罗了几十张席子,且备置了茶具与热水壶。时值正午时分,竹林叶茂竟也挡住了烈日,仅让阳光洒洒地落地,打造了一处凉风习习、绿意盎然的户外茶艺教室。营员们席地而坐,在草坡上温习泡茶之道,品一杯自己泡的茶。将城市繁杂之事抛诸脑后,在这绿水环抱、绿茵围绕的绿草山坡,有名碑、鸟语、风声作伴,与营友细细品茶,实乃乐事一桩!
另一边厢,在聚仙楼有书艺协会主席的王雅教授现场挥毫,教导营员们学习隶书,掌握书法技巧。聚仙楼大殿已设置好几个区域,摆上蒲团座垫,营员们或盘膝端坐、或上身伏地、或跪地等,但无一不手执毛笔,全神贯注地习写书法。宣纸上的隶书作品也跟营员们五花八门的书写姿势一样,呈现出百种“蚕头雁尾”的姿态。指导老师坐在最前端,不时替营员批改习字帖,或点或圈,悉心指导和点出错误,让整个聚仙楼都洋溢着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
营员们在聚仙楼专心地习写书法。
待茶艺与书法学习活动结束后,文化营旋即在聚仙楼来了个颁奖礼及纪念大合照,奖励三日来在生活营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和踊跃的营员们,也为中学生涯摄下一帧宝贵记忆。
杨靖耀老师颁发感谢状予富贵山庄活动负责人。
中华文化营与中华人文碑林全体同仁,在聚仙楼拍摄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