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过程

 

 

      “中华人文碑林” 入口以 “螭首龟趺”的巨幅石碑来呈献,外观雄浑,整体宏丽。这是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设计。碑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碑首呈圆形;碑身呈长方形;碑座为角趺形,又称龟趺座。传说龙生九子,“螭首”和“龟趺”都是龙的儿子,碑首有浮雕六龙盘绕,龙首分垂两侧,张口衔住碑身上部两角,威丽壮观。碑身由中国当代书法家周俊杰以擅长的隶书题字。龟趺的造型神态凝重、昂头向前,四只脚强劲的撑著。在庙院祠堂、碑林和名胜古迹中可以看到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是由龟趺驮着。

 

 

“龙生九子”: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螭首

又称“螭吻”(chi1 wen3)、鸱尾、鸱(chi)吻、恋吻,是一种鱼龙。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们常它用作建筑物的装饰,尤以作屋脊镇火的兽头为多。从远古图腾崇拜的演变来看,鱼变成龙是因古代以鱼为图腾的氏族溶合到了龙图腾的民族,作为族徵的图腾形象也跟着起了变化,变成了龙头鱼身的鱼龙。鱼龙的形象种类很多,有的龙的特征多一些,有鱼的特征多一些。古代有一说“鲤鱼跃龙门”、“登者化龙”,即渊源于此。

 

龟趺

又称:赑屃(拼音:bìxì)、石龟、霸下。龟趺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传说霸下壮猛有力,在上古时常驮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收服它,它便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贡献,拯救民生。洪水疏通后,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巨大石碑,上面刻着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著,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碑身高达3660mm,宽达1355mm,厚422mm,重达15吨。

 

雕刻中的龟趺。

完工后的碑座,龟趺高达1090mm,身长1700mm,深达2480mm,重达1615吨。

立碑可是一次就要成功!这么大的石柱要用起重机吊起,平立。如果弄翻,一个不小心石柱就会崩掉。石柱安放在石座地基只是一杀那的时间,过程是备受考验的。碑座龟趺和碑身一共费了2天的时间才完成整个安座的工程。

 

 

访客留言

导览图

相關網頁

聚仙楼
桃源古鎮
圓滿契約

新闻